筒倉的使用歷史是很早的,這些年我們一直在不斷的創新和提高筒倉的性能。筒倉或圓庫的結構材質一般為鐵皮或者不銹鋼,內壁涂環氧樹脂涂料的鐵皮、鋁材、或塑膠,只要其隔熱不良,或無保溫設施,則在其內部會發生凝結水。對大多數原料而言,只要有稍許的額外水份出現,就會導致結塊。譬如取些很乾燥的面粉,加入一些水,結果不是濕面粉,而是面團。有些原料具有吸濕性,且易結塊,因之其流動性并不穩定,筒倉頂部的原料比底部錐形部份的料易於流動。十公尺高的垂直壓力,自然造成使底下的原料易於固結,架橋的環境,終於導致流動不易的問題。為了促使原料流動所增設的設施,往往也帶來架橋及固結的現象。在許多散裝筒倉,震動器不僅促使原動,同時也將原料搗實。許多變數,諸如收料時原料的狀況,儲存時間的長短,溫度,濕度,水份含量,原料含油量及作業人員的管理形態等等,各因素加在一起,會使錐形底的設計變成難以接受。這也就是傳統筒倉底部漏斗處常有大錘敲擊的痕跡。散裝筒倉及圓庫需要仔細的工程設計及結構。依我作為一個生產經理的經驗,在食品包裝作業時,當散裝供料在10條包裝機械上被切斷時,生產馬上停止。原料的流動不順,即使只是短暫的停止,亦會導致包裝重量不足,造成大量浪費以及生產上的損失。某些情況下,使工廠暫停生產,員工無所事事,而你仍需付他一日的薪水。不管是對於食品或是飼料,確保散裝系統的設計適用,保養良好,使物流順暢,對加工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。 高價的傳統設計傳統漏斗底的圓庫,在按裝場地上,需要有更周延的準備,通常包含土壤測試,以計算基礎所需的大小及型式。一座強有力且穩固的基礎,以便支撐圓庫及其內容物的集中負荷。七十公噸或更大重量,或許只由四支柱腳支撐,或許由圓庫底部周邊窄小的凸緣所支撐。其所承受的壓力范圍,可以達到每平方公分幾千公斤,而一般裝液體的容器,其底部所承受的壓力只是每平方公分幾十公斤,這只因為裝液體的桶子底部都平貼著基礎,受力很平均。
傳統的漏斗型圓庫,為了經濟的理由,便造成高聳的式樣,通常若直徑為3.5到6.0公尺,則高度一般為7.0到12公尺,高度至少為直徑的兩倍。這種設計最為經濟,因為可以減少漏斗部份的大小。圓庫錐形部的上緣直徑為6公尺,其高度約為7.6公尺。然而在這種高度下,漏斗部份的儲存能力仍然很小。圓庫愈高,愈危險,一方面較易崩壞,保養工人也需冒險在高處作業,同時有雷擊的危險。靠造頂部有架橋現象的原料,突然崩裂往下掉時,圓庫可能產生并裂。堵塞的原料因重力自由落下,其下所產生的空氣壓力可能將鉚釘或焊接所結合的地方爆裂。而掉落原料的上方也可能產生局部真空,造成內爆裂的情形。於地震帶建造圓庫更要特別留意。地區性的建筑法規可能會限制建物高度或其他設計的特色。
另外仗傳統漏斗式谷倉造價偏高的因素,是為了使原料易流動,在底部所設置活動的卸料設施。當錐頂的直徑加大時,造價也加高。或許有許多其他的理由,大部份儲存散裝谷粉的筒倉,其設計高度通 常在3.5到6.0公尺之間。對於散裝儲存系統,錐形部份所儲存的谷物應為整只谷倉儲存能力的百分之五,或更少,假如乾原料的流動像水一樣。公司網址:
www.unibene.com.cn